新专利发布,AI算力需求推动行业升级
1.施耐德电气获UPS关键专利,技术创新引领行业
2025年3月12日,电气IT公司宣布取得一项名为“不间断电源供应器、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力系统”的专利(授权公告号CN113394871B),该专利聚焦于UPS系统的智能化管理与高效电力保障,尤其适用于数据中心、通信基站等关键领域。专利中提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技术,或将为UPS的远程监控与自适应调节提供新方案,进一步提升系统可靠性与响应速度。
2.AI算力需求激增,UPS厂商迎来市场扩容
随着英伟达GB300等高性能芯片的推出,AI服务器的电源需求大幅攀升。据行业分析,GB300芯片的电源模块功率高达13kW(较前代提升136%),且采用碳化硅技术以提升效率,这直接带动了对高稳定性UPS系统的需求。
厂商动态:国内UPS龙头企业科士达、科华数据等加速布局,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和AI服务器场景,保障电力中断时的无缝切换。例如,科士达的UPS系统已支持多国大型数据中心项目。
新兴技术融合:蔚蓝锂芯的BBU(备用电池系统)在服务器电源中占比提升,结合超级电容技术,进一步优化了UPS的瞬时响应能力。
3.全球电力稳定性需求推动UPS应用场景扩展
南非国家电力公司Eskom近期宣布实现连续200天不间断供电,这一成果凸显了电力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,也为UPS在电网级应用提供了参考案例。
工商业领域:国内工商业储能经济性显著提升,系统成本降至0.8元/Wh,用户侧储能项目(如河南焦作100MWh项目)通过UPS与储能结合,年均节省电费超2500万元23。
极端环境适配:华为的构网型储能系统支持-30℃~60℃宽温域运行,为高寒地区UPS技术提供了新思路2。
4.政策与标准助力行业规范化发展
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新型储能列为“能源转型战略引擎”,并明确支持储能独立参与电力市场交易。国家能源局同步发布168项行业标准,涵盖储能系统设计、安全检测等环节,为UPS技术的标准化和安全性设定了更高要求。
5.未来展望:智能化与长时储能成趋势
构网型技术:国家电网推动的构网型储能系统可实现毫秒级电网故障响应,国内已有20余个在建项目,预计2027年规模化应用。
长时储能需求:全钒液流电池成本降至2元/Wh,其长时储能特性与UPS结合,可增强电网侧调峰能力2。
结语
不间断电源行业正迎来技术迭代与市场扩张的双重机遇。从电气的专利突破到AI算力驱动的需求增长,从政策支持到全球电力稳定性挑战,UPS技术将持续在能源转型中扮演关键角色。未来,智能化、高环境适应性及长时储能或将成为行业竞争的核心赛道。